疫情时期:双循环格局下的医疗产业创新

2021-01-10 来源:飞翔爱学习 阅读:287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医疗大健康生态圈加速重构,许多新生业态出现,固有的医疗模式早已打破,远程医疗、分级问诊等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等新业态更是蓬勃发展;大健康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在逐渐“换血”,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手段赋能产业,重塑医疗这条至关重要的价值链。


在双循环格局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在疫情倒逼行业突破创新的重要风口,业内如何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如何在危中寻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养老、医疗、教育会成为未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三驾马车是公认的大趋势,疫情更推动了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量的需求和服务单价的需求。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认为,新冠疫情以来,很多地方为了减轻工商业主的负担,进行减征或者免征的政策,所以医保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目前中国患者就医的自我负担在20%到30%之间,未来如果要达到世卫组织的标准,需要再往下降。如果供给侧未来都不能出很多钱,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就会非常激烈,这个时候需要提升药品器械、医疗卫生服务的性价比。


因此,如何通过扩大互联网诊疗的服务形式、普及分级诊疗等模式,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性价比,是值得行业供给端深思的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就医的人次大约为83亿,但是国内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等人员仅有一千多万。面对医疗供需如此不平衡的现状,仅凭培养更多的医护专业人员远远不足以弥补巨大的差距,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


冯晓源表示,互联网解决了医疗的可及性问题,患者不用出家门就可以看病。但是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目前一些新技术还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上下游、生态圈的方式。对此,刘芳也认为,药品和器械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行业,很多创新都只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对于中小型的企业如何获得创新的资金支持以及研发过渡期的商业化落地是个难点。


目前,制药行业年营业收入在一个亿以上的客群,大约只有一千家,占比约10%—20%。而在医疗器械行业,这个数值甚至不足5%。疫情之后,这一类大型企业可以获得的贷款和资金充足。而另一方面,作为整个发展链条中重要基石的中小微企业,却只有其中业绩高增长的那部分能够获得资本的关注。


2021全国医疗产业企业管理研修班


【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为了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实力,通过管理创新,使企业迅速发展,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迫切需要,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连续12年合作创办的全国最具影响力知名药班品牌“医药行业高级研修班”的基础上,研发出医疗器械行业特色的精品高端课程及厚重的人脉资源。


课程涵盖医疗器械行业最新发展到变革,终端营销到企业品牌建设,从企业融资到上市,从宏观政策到监管法规的完整体系,师资队伍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教授、政府相关部门高层领导、行业协会研究专家、行业内知名企业高管等组成,集实战与理论于一体。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搭建一个极具价值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精英交流的高端资源平台,并与各省区成立校友会,搭建共享资源。


想了解更多关于医疗产业的相关课程,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获取!


1608205674633386.



个人经验分享

cache
Processed in 0.012820 Second.